随国际档案日的到来,广东省档案馆以“用档案讲述新时代的故事,推动档案的走近大众”为主线,精心策划了系列的宣传活动,让档案的文化之美与广大群众更加地接地气、更好地相融相爱。采用丰富的展示和互动的形式手段,不断地深挖、深挪档案文化的内涵性价值,进一步将档案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到更高的高度,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公众对档案的资源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以东江水供港60周年为核心主题,广东省档案馆首次对外展示28件珍贵档案,全面反映东江水供港项目从筹备、建设、竣工到后期扩建的全流程。现场还公布了香港市民致谢信等历史材料,借助档案媒介,诠释这一民生工程的重要意义及粤港两地的深厚情感联系。
纪录片与微视频:凭借推出的《兰台回响》等纪录片和广交会的档案主题短视频的形象的展现,将档案中所承载的丰富的历史事件与社会的深刻的变迁等都直观地展现在了广大观众面前。
图文专栏:依托微信公众号开设《烽火印记 —— 档案中的抗战日历》专栏,结合抗战年代档案史料,以时间轴串联,进行具有专题性的历史知识普及。
(三)档案捐赠活动:充实馆藏、见证历史
举办全运会及抗战相关档案捐赠仪式,新入藏档案涵盖多个重要领域:
体育档案:收录包括第六、第九届全运会档案资料及十五运会会徽设计稿,记录广东体育事业的发展轨迹。
抗战档案:接收日军侵华相关证据,如《华南派遣军照片集》《华南派遣军振武兵团志》、日军士兵书信明信片、日本海军“妙高”号指挥官助理日记扫描件等,为抗战历史研究提供珍贵原始资料。
主题打卡区:特别设立“见字如面”互动体验区,提供侨批风格信封、信纸,并设计4款档案主题印章,观众可现场集章,感受传统书信文化与档案元素的结合。
基于支付宝的“碰一下”功能,公众就能轻松地进入广东的档案数字专区,既能线上点播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又能通过“领取的数字藏品”一枚枚的徽章作为纪念,既实现了线上的互动,又充分地利用了数字的技术手段把档案的资源的可达性和趣味性都大大地提升了。
基于本次的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的丰富的形式,如档案的开放、多媒体的传播、实物的捐赠以及互动的体验等,广东省档案馆将原本的静态的档案资源推向了动态的展示。采用此次的活动手段,不仅让广大公众对广东的历史、体育的发展以及抗战的进程都有了更深的了解,还通过对科技的赋能与档案的互动,有效的降低了档案的文化传播的门槛,对于提高了社会各界的参与的热情,也为档案事业的融入到公共的文化服务的体系中、助推了广东的历史文化的更好的传承都树立了了一个很好的典范。